【董事長“五.一九”講話解讀(之三)】把“軟肋”打造成鐵骨之研發篇
發布時間:2011-06-13 00:00:00 來源: 編輯: 0次瀏覽
【董事長講話要點】目前,營銷、研發、物流三個關鍵環節,仍然是制約華藥發展的“三大軟肋”。針對這些問題,要舉全集團之力,匯全集團之智,大力度推進三大領域的改革和調整,克服薄弱環節和瓶頸制約,盡快取得實質性突破。
藥好,更要新
【解讀】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,我國新藥品牌的缺失,凸顯了醫藥業創新能力的短板。醫藥創新不僅是產業和企業的重要任務,更是國家發展的戰略使命。我國藥企要求得生存,實現快速發展,創新是唯一出路。只有擁有了自己的新藥“重磅炸彈”,才能避免被世界醫藥大鱷吞噬,用實力占領醫藥制高點。研發中心主任段寶玲認為,破解華藥研發瓶頸,首要的是調整發展策略,完善自主創新發展模式,提高創新及產品研制水平,這是華藥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。
具體來說,就是必須堅定“藥好,更要新”的創新理念,一方面繼續秉承“質量永遠第一”的宗旨,把現有產品做精做強做好,為長遠發展打牢基礎;另一方面,在充分利用自身雄厚的資金和研發實力的基礎上,借助各種資源,多管齊下,加大力度,重點突破,以新技術、新產品搶占市場前沿。
基于“藥好,更要新”的創新理念,段寶玲提出了四條路徑,一是全力推進六個重大技術專項,創造市場競爭新優勢;其次是加快幾個一類創新藥研發,爭取取得新突破;第三,整合內外部資源,快速仿制一批有較強競爭力的新產品,補充和完善現有產品線;第四,以新產品和新技術研發,帶動技術平臺建設。
創新機制 打造研發高速路
【解讀】目前,華藥已經完善了微生物來源及相關合成半合成小分子藥物、基因工程重組大分子蛋白類藥物兩大特色技術創新體系,在這兩大體系之下,擁有微生物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、科技部國際合作基地、抗體藥物研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三個研發平臺。華藥在人才、技術方面有一定的優勢,重組兩年來,從產品研發、基礎管理、組織建設等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。但這些與企業跨越發展的要求還有相當大的差距,尤其是在技術創新體系、技術創新管理、創新激勵機制和競爭機制等方面,存在著瓶頸制約,成為阻礙華藥發展的“攔路虎”。要盡快取得突破,段寶玲認為,一是要進一步創新研發機制,理順業務流程,充分發揮人才優勢;二是要強化研發的過程管控,提高成果產業化、市場化的能力,從而為研發打造一條心無旁騖、勇往直前的高速路。
——創新研發機制。
創新研發機制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,充分發揮科研人員研發的積極性和創造性,為此,研發中心正在積極探索和實施項目負責人制。做法是,一,認真梳理現有研發項目,明確項目總體目標、分階段目標、項目負責人、費用等,建立與項目研發質量相結合的項目評價機制,對項目立項、研發、注冊、產品上市及退市,全生命周期進行評價。二,建立與項目目標相結合的項目激勵機制,明確對項目的考核與激勵。建立與項目預算相結合的費用管控機制,嚴格控制研發成本。三、搭建適合各類人才發展的職業生涯通道,以業績文化為核心,充分調動研發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,穩定和充實研發隊伍。
——提高科技成果研發、轉化的綜合協調和銜接配套能力。
首先是強化研發的可追蹤性,從實驗記錄、實驗方案到總結報告,保持系統完整。各種載體的保存、交接與銷毀處于可控狀態,確保技術保密性。第二是技術可轉移性,研發的產品與技術要可產業化,要能夠滿足市場需求。第三是成本可控性,將可控費用納入項目考核。 宏 櫻/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