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中心

    您的位置:主頁 > 新聞中心 > 媒體報道

    《河北工人報》“崗位輪換制”培養(yǎng)高素質“多面手”

    發(fā)布時間:2012-08-09 00:00:00 來源: 編輯: 0次瀏覽

    “華北制藥鍍膜瓶自投產至今,質量一直在國內同行業(yè)中占領先地位,因其質量穩(wěn)定受到客戶的信賴,今年產量大幅增加,目標保五爭六,預計年產6000萬支,創(chuàng)歷史最好水平。”近日,記者在華北制藥玻璃分公司采訪時,黨委副書記崔仲輝認為,過硬的技術來自于日常的訓練和管理。尤其是“崗位輪換制”讓全班組職工成為全能“多面手”。

     

    侯超娥是306車間鍍膜班班長。她說,自己推行“崗位輪換制”,是出于兩方面的原因: 一是該班組生產的產品是鍍膜瓶,這是一種科技含量較高的產品,在生產過程中有灌液、放置、倒液、沖洗、甩液、入爐、包檢等7道重要而復雜的生產過程。這幾個生產步驟環(huán)環(huán)相扣,不允許有絲毫的差錯,所以對崗位操作人員的責任心和技術要求都很高;另外一個讓她感到有壓力的是,最近幾年,鍍膜班職工調動頻繁,鍍膜班經常會出現(xiàn)緊急生產任務,遇到訂單多的情況,公司就從其他車間調整人員前來支援生產。為了確保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,侯超娥在無奈之中推出了讓大家都得到成長的好辦法——“崗位輪換制”。

     

    職工宋亞嬌說,在這個班組,每位職工到崗后,在班組技術骨干的指導下,一般在20天至一個月的時間就能掌握全套生產工序,平均每三四天熟悉一個崗位。之后,班長再根據(jù)每位職工掌握的情況和自身的強項,將其安排到最適合的崗位,逐漸成為熟練工、技術骨干。

     

    “起初,大家對‘崗位輪換制’工作法不太歡迎,感覺學習壓力大,也很辛苦,但等學習過程結束,掌握了全套操作工序,逐漸成為各崗位的熟練工、多面手,就會感受到這個工作方法帶來的極大好處。”職工李素改深有體會地說,今年4月份,一批400萬支的生產任務落實到這個班。客戶要貨急,生產時間緊,整整一個月的時間,侯超娥沒有休過一個節(jié)假日,組員們也紛紛放棄休假,車間又從其他班組抽調人員加入生產,采用了機器24小時運轉不間歇的方式保證生產。原有的班組成員被分成兩支生產隊伍,分別帶領新加入人員,既要完成自己的任務還要照顧新職工,平時練就的多面手真正派上了用場。他們打破了崗位的界限,整個班組變成了一個整體,每個人都惦記著整個生產流程的節(jié)點,相互提醒著操作的要點和時間,確保每天生產的鍍膜瓶質量全部合格。實踐證明,實行“崗位輪換制”,既可保證在出現(xiàn)某位職工離開班組,其他職工可立即頂上這個崗位,同時,班組成員之間相互熟悉了上下工序之間的緊密聯(lián)系,也會更加珍惜每個玻璃瓶和生產設備及其他工友付出的勞動,從而為下道工序提供便利和幫助。

     

    走進鍍膜班,由三個房間連接起來的鍍膜流水線的生產井然有序,各工藝過程參數(shù)都有嚴格的控制,任何差錯都會影響下道工序,造成浪費。為了避免人為誤差,班組進行了精細化管理,在崗位上放置記錄本,將裝好的每一盤瓶子進行編號,并在本上詳細記錄,確保每天生產的鍍膜瓶質量全部合格。多年來,該班組生產的鍍膜瓶從未發(fā)生過因質量問題退貨的現(xiàn)象。

     

    “平時一有時間,我們就在一起學習安全知識、操作技能,各崗位職工相互交流工作經驗,我還要求大家學習了鉗工知識,遇到設備運行過程中的一些小故障,我們都是自己修理,節(jié)約了等待鉗工的時間。”侯超娥說起自己班組的21名成員,滿臉的自豪。

     

    “崗位輪換制”和善于學習,讓這個班組多次獲得殊榮:先后獲得過集團公司級“四創(chuàng)先進班組”、“先進班組”、“學習型班組”……

     

       (河北工人報 2012年8月8 記者王井堪 通訊員戎娜 張君娜)

     

     

    官方微信

    官方微博

    聯(lián)系方式

    地址:河北省石家莊市和平東路388號

    咨詢熱線:0311-85993999

    傳真:0311-86672430

    查看更多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