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“華北制藥”制藥總廠探索老國企改革發展道路 在省會和平路上,一只嵌在企業大門上的鴿子默默地注視了這個企業60年,這就是華北制藥旗下制藥總廠,隨著華藥整體戰略發展,她也進入了轉型升級攻堅階段 冀中能源重組華北制藥后,華北制藥發展重點是調整產品、產業、產股權結構,促進轉型升級,總廠的年銷售額在集團的營業收入下,連10%都占不到。要想跟上華藥整體發展步伐,制藥總廠決不能落后,必須“浴火重生”,挺起老國企的新“脊梁”,堅決捍衛“華北制藥”這塊“共和國長子”的品牌。 “哪怕啄出一身血,也要甩掉舊皮囊” “老鷹在40歲以上會找到一片山崖,用喙啄下自己身上的老舊羽毛,頑強地迎風站立,不斷拍打翅膀,直到長出新的羽毛,實現再一次展翅高飛。”總廠班子成員說,“總廠這只飛了近60年的鴿子,只有學習老鷹的勇氣,才可能實現振興,而目前所做的努力,都是保證新羽毛的生長,實現不老的傳奇。”今年1-10月,總廠完成抗生素同比增長17.82%,銷售收入超年度目標,成本與預算相比降低了12%。這也是陣痛后實現的艱難轉身,但絕對是一個良好開端。 “熟悉管理的人都知道,企業是啞鈴型結構,卡住供銷兩個頭,中間提升生產品質就可以實現效益。但是在經濟大勢不景氣的情況下,如何‘吃兩頭’,還要吃出‘甜味’,這是我們轉身的關鍵所在。”制藥總廠廠長、黨委書記王永軍介紹說。 在采購環節上,總廠提出了“買出效益”。所有的大宗原料在采購上都嚴格的詢價、比價機制,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,確保最合理的原料成本。同時,聯動產業群實行“抱團取暖”的戰略聯盟,比如生產用包材和原料等,聯手生產企業直供,不需要營銷,減少不必要的環節,“這樣就保證了雙方共同的利益,既實現了低成本采購,也讓上下游企業實現了正常生產。” 在“賣出效益”上,總廠利用產品鏈條長,產品多的特點,全力支持集銷,根據不同產品在市場上的旺銷程度確定銷售策略。這其中既有經驗的預判,也有市場面對的風險。“今年年初,我們頂著市場巨大的風險,對一個品種的價格實施了戰略預測,確保了產品利潤的最大化。”生產調度負責人介紹說。 在中間生產成本的控制上,首先是各管理層理念的轉變,執行過程中,基層職工的節約意識有了大幅提升。財務負責人介紹:“成本就是我們的工資,成本和月度績效考核掛鉤,各單位之間的經濟往來是用價格結算連接起來的,我們是通過價格來實現單位收入高低的。現在各單位生產崗位職工都主動算費用,自主管理。” 流程再造升級,老廠區率先通過行業新標 制藥總廠主打產品是青霉素系列,產品整個生成過程需由不同生產車間分段完成,環節較多、用工量大、生產資源零散,造成長期生產成本高。要想發揮青霉素產品的最大效應,將其轉化為競爭優勢,就必須將不同來源不同效應的資源進行配置與優化,進行流程再造,從而提高整體效率。 今年初,將青霉素類兩個車間進行整合,把不同來源、不同層次、不同結構、不同內容的資源進行選擇、汲取、配置與激活,使其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和價值性,同時充分利用了兩個車間的設備資源、回收資源、人力資源、質量優勢等,打破界限、理順流程、平衡產能,整合打造高效崗位,建立了生產單元成本標準,充分發揮主打產品青霉素產品鏈的整體優勢。整合以來,這個車間總產量比去年同期增長60%多,單位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20%,產品出口率累計達到40%,僅優質優價一項,多創造效益300多萬元。 目前國內藥品生產企業數千家,品質良莠不齊。為了確保藥品質量,國家引入歐盟標準的新版GMP認證。門檻提升了,總廠要想存在和發展下去,就必須通過新版認證。在認證過程中,他們強化了“管出效益”措施的落實,并通過對標為抓手,實現了生產流程的全面升級。 “在對標過程中,老品種質量技術指標不斷提高,其中原料藥生產品種技術指標有一半超過歷史水平。我們通過豐富品種和劑型向高附加值產品調整,集全力實施轉型升級,率先完成了青霉素粉針制劑分裝線改造,和口服固體制劑擴產及通過新版GMP認證,更是達成了與國際知名公司的深入合作。”廠長王永軍說。 “現在我們可以踏實地組織生產經營,相對于那些排隊等著認證驗收的企業而言,我們把握了先機,也為和國際一流大公司合作做好了準備”。質量技術負責人說。 “老人新用”保證分流安置 制藥總廠曾有職工4000多人,隨著企業不斷的整合升級,生產效率也有了大幅提升,用工少了,富余人員的問題就凸顯出來,待安置職工人均年齡都在四十歲以上,面對華藥轉型升級、高速發展,職工的思想受到嚴重沖擊,情緒波動很大。 “我們當時面對大量待安置職工,怎么辦?由于各種歷史和現實的原因,人員結構很復雜,但我們必須要擔當企業和社會雙重責任。我們的對策就是對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源進行充分開發、盤活,最大化的挖掘和利用現有人力資源的潛能。”制藥總廠黨委副書記、工會主席王珉琮回憶當時情景時說。 在優化人員配置,激活人力資源效能,制藥總廠工會配合行政做了大量工作。他們從優化崗位設計開始,全員參與崗位設計和全員培訓,不僅提升了技能,還使職工的思想認識有了大幅提升,同時根據集團戰略調整需要,調撥大量骨干人員支援華藥新項目。 他們在老企業的特殊背景下,采取了組合式激勵措施,即物質激勵、精神激勵相結合,職業發展激勵和榮譽激勵相結合。如定崗定編、績效考核、崗位競爭、人才通道、爭先評優等,充分激發了員工的內生動力,確保了職工隊伍的穩定。 “老企業要生存發展,就要改革創新,甚至是顛覆傳統,現在連我們搞質量技術的人員,每天都要像商人一樣算小賬,卡費用;而職工的工資完全和績效掛鉤,他們會自覺執行成本管理,這是我們在當前改革中走出的有效一步。60年的企業發展到現在,通過改革創新,我們又看到了新希望,對未來新機遇和新挑戰,我們有信心!”制藥總廠班子成員說。 (河北工人報 2012年11月10日 本報記者楊毅松 通訊員姚文明)
《河北工人報》“鴿子”變“鷹”的發展啟示
發布時間:2012-11-13 00:00:00 來源: 編輯: 0次瀏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