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一則美國總統奧巴馬在邁阿密港口發表演說的照片在網上熱傳:奧巴馬總統在鼓勵美國人使用“美國制造”時,一陣風吹落了奧巴馬身后起重機上的美國國旗,露出了帶有漢字的中國品牌標志。這則帶有嘲諷意味的消息在網上走紅,不僅讓中國人為“中國制造”生出一份自豪感,也讓美國人有了幾分危機感。 和之前頻繁的“雙反”調查(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)不同,這是中國企業第一次在美國市場遭遇反壟斷起訴并得到初裁,罰款數額在該領域也屬于“天價”。此案也被稱為美國對華反壟斷第一案。 值得關注的是,美對華VC反壟斷案尚未最終結案,大洋彼岸又傳來中國五礦集團等17家生產和出口菱鎂礦及其制品的企業被訴壟斷的消息。據有關人士透露,鋁礬土企業也被美國律師以固定價格訴至美國法院。 “我手邊正在處理幾個和中國公司相關的反壟斷的集體訴訟,被告涉及的領域不光包括制藥業,還包括制造業。”美對華維生素C反壟斷案原告代理律師威廉姆·伊薩克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。 中國青年報記者 中國VC“走出去”與8年訴訟 VC是食品、藥品和飼料的重要原料,此前國際市場一直為瑞士制藥巨頭羅氏所壟斷,價格高昂。隨著上世紀80年代中國科學家“維生素C二步發酵新工藝”的發明,VC生產成本大降,同時在VC國際高價引誘之下,國內VC項目在上世紀90年代紛紛上馬并在國際舞臺上與國際巨頭形成抗衡。 好景不長,中國26家VC生產企業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關閉了22家,只剩下東北制藥、石藥維生藥業、河北維爾康和江蘇江山藥業苦撐。 上世紀90年代末,以羅氏制藥為代表的數家企業因合謀固定VC的價格,在美國和歐洲遭到起訴,被判支付10億美元刑事賠償金以及超過10億美元的民事賠償金,羅氏制藥的高管因此被捕入獄,該公司也從此退出了VC的生產。東北制藥等四家生產VC的企業在這種情況下進入美國市場,并逐漸成為美國市場上的VC主力軍。 為了避免價格戰導致歐盟和美國反傾銷指控,2001年12月,中國政府通過中國醫保商會組織國內4家主要VC生產企業開會,達成了VC出口數量和最低限價的協議。但這種做法卻被美國人理解制定壟斷價。2005年1月,美國原告動物科學產品公司和Ranis公司起訴中國VC原料生產和出口商,自2001年起采取了開會協商定價及限產等方式,構成了壟斷。 在8年的審理過程中,中國的商務部曾三次正式書面聲明其為政府行為,中國醫保商會前官員也曾出庭作證。審判結果出來之后,中國醫保商會第一時間發表聲明表示,“該決定顯失公正,無法令人接受”。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則表示,美國聯邦法院針對中國企業的審理結果是“不公正和不恰當的”。 華北制藥法律事務部部長張廷德表示,“華北制藥集團有限公司從來沒有向美國市場出口過VC產品,也從來不是維生素C分會的成員,且從未涉及本案中的有關行為,因此華北制藥不應該承擔相關法律責任。而另一家被告河北維爾康制藥有限公司出口美國的VC產品也僅占了全國出口量的20%不到,這一次判決10個億的賠償額,我們感覺到這個判決是極其霸道和不合理的,也是不公正的。” “配額許可證管理和預核簽章制度在法律上都具有等效作用,這是政府行為,對企業都有強制作用。”中國醫保商會原西藥部主任喬海利表示,“當時中國處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時期,這些制度是為了避免外國企業投訴我們傾銷,也有利于維護外國市場的公平的商品秩序,推動國際市場正常健康的發展。” 張廷德說,本案判決結果違反了美國政府的“外國主權強制理論”,即如果一個外國政府在其轄區內強制要求某一行為,則該行為不能構成違反美國反壟斷法的依據。同時也違反了“國際禮讓”原則,即一個國家承認并尊重另一個國家的法律或政策。 “在1986年美國反日本電視機壟斷案中,日方以‘外國主權強制理論’勝訴;在1997年美國反新西蘭乳酪出口壟斷案中,也以‘國際禮讓’原則駁回了原告的訴訟請求。而這些到了中國企業,統統變得‘不適用’。”張廷德說。 “天價罰單”如坐實可能導致連鎖反應 改革開放以后,大批中國制造商品涌向國際市場,特別是美國市場,隨處可見“made in China”(中國制造)的商品,美國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。據中國海關統計,2012年1~11月份中美貿易中方順差2003億美元,同比上升8.3%,中美貿易逆差呈逐年擴大態勢。 “此案實質上是一種貿易戰,美方在歷時8年后選擇現在做出裁定,有其深刻的國際經濟政治背景。”業內人士表示,如單純從法律層面看,我國的《反壟斷法》是從2008年開始生效的,而此案的訴訟是從2005年開始的,當時美國并不承認我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。 2004年,中國加入WTO第三年,商務部用登記制取代了原來對于出口經營權的審批制。具體來說,就是建立了針對包括VC在內的36種特定商品的出口預核簽章制度,要求出口企業申請出口報關前將合同送達相關商會并加蓋“出口預核簽章”之后,企業才可以到海關辦理通關手續。由于VC并非可耗竭的自然資源,對其出口和價格進行限制,也有悖中國的入世承諾。最終,商務部于2008年廢止了這種出口預核簽章制度。 由于我國的反壟斷法律出臺得太晚,歷史原因遺留下來的問題隨時可能引爆美國的訴訟地雷。這或許也是VC案原告代理律師威廉姆·伊薩克森已經盯上中國的其他行業的原因,中國可能有更多的華北制藥們正暴露在被起訴的風險中。對華一樁接一樁的反壟斷訴訟事件,不得不讓人靜下心來回味其背后更深層次的意義: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已重新認識到實體經濟的重要性。相關數據顯示,
《 中國青年報 》美國對華反壟斷第一案可能引發連鎖反應
發布時間:2013-04-15 00:00:00 來源: 編輯: 0次瀏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