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中心

    您的位置:主頁 > 新聞中心 > 媒體報道

    《醫藥觀察家》華北制藥  傳奇60年

    發布時間:2013-07-06 00:00:00 來源: 編輯: 0次瀏覽

    華北制藥:傳奇60

    提起華藥,總能讓人想起那個青霉素貴如黃金的時代。他曾是國家戰略的產物,培養出了新中國第一株青霉素菌種,結束了中國青霉素依賴進口的歷史;他曾是亞洲最大的抗生素廠,培育出了中國抗生素生產的第一代骨干力量,被稱為新中國醫藥工業的搖籃;他曾是第一家獲得國家質量管理獎的藥企,創造出了無數項行業第一,見證了中國醫藥產業的發展與進步……在他的身上,有太多的事跡值得追尋與深思。 

    當然,他也曾因沒有跟上時代步伐而深陷困境,因企業體制問題而短暫停留,但哪怕身上肩負再沉重的擔子,哪怕面臨再大的難題,共和國醫藥長子始終以堅定的信念、進取的姿態、創新的精神,奮勇向前。今天,他已浴火重生,他的一舉一動都備受行業關注,作為世界500強企業冀中能源的“制藥之翼”,他借助強大支撐力,開始騰飛。 

    對于華藥,絕對不能簡單地定義為中國醫藥產業的一份子,因為他早已超越了企業的范疇;而對于華藥60年,更不能簡單地概括為一家藥企的發展歷程,因為這是一個無法超越的傳奇。

     

    “長子”誕生,肩負國人健康使命 

    關鍵詞:國家戰略,最大的抗生素廠,第一株青霉素菌種 

    如果說,華藥的誕生是一種必然。那么,這家企業肩負的不僅是國家戰略的歷史責任,更肩負著國人健康的神圣使命。 

    時光回到第二次世界大戰,歐洲戰場上無數傷員因傷口細菌感染化膿而死,不久磺胺的出現成功挽救了無數戰士的生命,但由于細菌的耐藥性,磺胺就對發高燒的傷員無能為力。1950年,抗美援朝戰爭爆發,中國面臨著同樣的難題。當時,青霉素已經開始用于臨床治療,可惜的是,連磺胺都非常緊缺,更不用談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禁運,120萬單位0.12青霉素相當于黃金0.9價格的“神藥”了。 

    中國首批青霉素是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產的,但年產量只有幾百克;1951年上海第三制藥廠建立,年產青霉素幾十公斤,但仍遠遠不能滿足人民醫療和抗美援朝的需要。“中國急需建立自己的抗生素大廠”成為一種共識,并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。 

    按照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,把發展抗生素生產列為制藥工業的戰略重點。抗生素廠、淀粉廠、磺胺廠及藥用玻璃廠等4個項目成為新中國醫藥工業的基石。其中,由前蘇聯引進的抗生素廠、淀粉廠與由前民主德國引進的藥用玻璃廠共同組成華北制藥廠,總投資7588萬元。 

    但是,在什么地方建立中國最大的抗生素廠成為擺在國家面前的一道難題。當時,北京、石家莊、西安、成都、太原、哈爾濱等眾多城市都在爭取,后任華北制藥廠經濟師的劉太元及抗生素廠選址人員經過多番比較,石家莊最終脫穎而出。 

    或許,誰都不曾想到,當時石家莊市區規劃邊緣的一片莊稼地就是如今華北制藥的廠址。19536月,“華北制藥廠籌備處”成立,從上海、北京、山東等省市醫院和輕工行業選調管理干部、技術骨干400多人,選調制藥、淀粉和玻璃行業技術骨干500多人,加上一批大中專優秀畢業生,組成了“豪華”的創業人才陣容。與此同時,華北制藥開始進行籌建,共和國醫藥長子正在孕育而生。 

    不過,由于缺乏經驗和技術,建設工作并不順利。淀粉廠直到1957103才開始投產。而此時,藥廠工程僅完成60%,玻璃廠工程僅完成25%。按國家計劃要求,必須在1958年上半年建成投產。毛澤東主席對華藥的建設非常關心,曾指出它的進度太慢了,說“你們需要搞得快一點”。關鍵時刻,化學工業部醫藥局局長張亮來廠兼任廠長,建立聯合黨委和工程總指揮部,組織施工攻堅。 

    1958313,玻璃廠制造出第一批玻璃小瓶。這年年初,華北制藥廠試車。化學工業部部長彭濤和蘇聯衛生部醫藥管理局局長安·彼·格麗莎柯娃來廠指導,試車一次成功——第一罐青霉素試生產成功!19586月,華藥正式投產。華藥原籌備處主任、石家莊市副市長沈萬山感慨地說:“華北制藥廠是在全國的支援下建設起來的呀!” 

    上一篇:中國新聞網:華北制藥共青團系統扎實開展“五彩青春”主題月活動 下一篇:《河北工人報》頭版頭條:找準“破門”角度 驅動轉型升級

    官方微信

    官方微博

    聯系方式

    地址:河北省石家莊市和平東路388號

    咨詢熱線:0311-85993999

    傳真:0311-86672430

    查看更多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