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,而華北制藥先泰公司職工張曉超連續五年一邊堅持工作,一邊無微不至照顧生病岳母的美德傳遍了公司上下。 “這輩子我沒兒子,可我卻有一個比親兒子還孝順的女婿,這是我一生最大的福氣!”2013年年底,張曉超的岳母臨終前,拉著他的手,眼角流著淚說的最后一句話。 岳母去世后,張曉超夫妻倆面對為老人看病欠下的80萬元外債,雖然生活充滿坎坷,但他們卻在人生中品味出了“孝”與“愛”。 今年35歲的張曉超是家里的獨子,一直在父母呵護中長大、成家。2007年,兒子的出生為這個簡單的家庭增加了很多快樂,隨后岳母的一場大病給這個快樂的家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。“2008年初,老太太總咳嗽氣上不來,人站不起來只能坐在床上,到醫院檢查后確診為糖尿病引起的肺部感染”,張曉超回憶著岳母剛患病時的情景。經過手術切除部分肺葉,老人的病情暫時穩定了,可糖尿病導致的傷口不愈合、化膿感染,讓老人急劇轉化為白血病。“那時我天天哭,整個人都垮了,真不知道該怎么辦,孩子還不到2歲,我媽又得了白血病,小超說天塌了有他撐著,媽的病一定能治好,就這句話讓我振作了起來”。每每回憶起這些,張曉超的愛人郎麗敏都會泣不成聲。 從此,張曉超和愛人就擔負起給老人治病的重任。岳母因為放化療極度虛弱,每次都是張曉超背著她去醫院。“那時住5樓,不管春夏秋冬,他背著我媽上下樓。到了夏天,每爬一層樓都要出一身汗,喘半天”,郎麗敏說,“醫生跟我媽開玩笑,說老太太福氣真好,有這么個好兒子!我媽心里就特別高興,但也總覺得拖累我們,自己常偷偷一個人抹眼淚!” 為了方便照顧老人治病,張曉超的妻子放棄了工作,在醫院附近租了一間10多平米的房子,一家五口擠在里面。化療一周一次,張曉超除了上班,就是背著老人去醫院治病。“我媽身體虛弱渾身疼,去按摩又太貴,我就跟盲人按摩師學會了按摩,晚上一邊給老人按摩一邊跟她嘮嗑,逗她高興,挺好!”張曉超說。 隨著老人病情的惡化,每天都要輸血,還要定期輸血小板。醫院血源緊張,需要排隊等待。“排隊時間太長,老人的病等不急,于是我就去獻血小板,這樣我媽能在12小時內輸上血小板了,”桌上3本紅艷艷的獻血證,見證著張曉超一片赤誠的孝心,也記錄著老人在生命最后關頭所獲得的愛。 兒女的孝心沒能讓奇跡發生,住院的高額費用壓的張曉超一家喘不過氣來。正當一家人一籌莫展的時候,張曉超的媽媽賣掉了一套住房,把所有的房款都給了張曉超,幫他暫渡難關。“我覺得挺對不住小超的,一家老小的吃喝都靠他每月2000多的工資,是我拖累他了,可他一句怨言也沒有”,說到這,張曉超的愛人淚流不止。 張曉超的行為感動了妻子也教育了孩子,現在剛滿七歲的兒子已經開始給爸爸媽媽捶背、做家務了,“我長大以后也要照顧他們,也會背著爸爸媽媽上下樓。” 2013年10月,老人去世了,治病欠下的外債張曉超頂了起來,“媳婦,別怕,這個家有我呢!”這是張曉超常對妻子說的話。“這輩子最大的幸福,就是嫁給了張曉超。以后要走的路還很長,但我相信,我們會過的幸福、快樂……”郎麗敏充滿淚水的眼里洋溢著對幸福生活的無限憧憬。 中國經濟網
中國經濟網:張曉超:“孝”對人生
發布時間:2014-08-15 00:00:00 來源: 編輯: 0次瀏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