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中心

    您的位置:主頁 > 新聞中心 > 媒體報道

    鳳凰網:窯兒溝村“第一書記”朱兵義:產業幫扶引領脫貧之路

    發布時間:2019-08-12 00:00:00 來源: 編輯: 0次瀏覽

      “手捧著沉甸甸的證書,心里說不出的高興,雖然我早已把自己當成窯兒溝的一員,但村民的認可,還是讓我心底暖暖的!”7月1日,華藥駐窯兒溝村工作隊隊長朱兵義,從陽原縣揣骨疃鎮鎮長手里接過“窯溝村榮譽村民”和“村級時代先鋒”榮譽證書后,激動地說。

      表彰會上,村主任徐志早已拍紅了巴掌:“朱書記他們到村里3年多來,窯兒溝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讓村兩委成員長了見識,有了本事,讓村民真真實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。朱書記他們就是俺們的親人!”

      駐村工作隊接受表彰

      朱兵義是最早到陽原縣揣骨疃鎮窯兒溝村的華藥駐村干部,也是窯兒溝村扶貧工作隊隊長、村第一書記,他高高的個子,筆直的身板,黝黑的臉上,總是洋溢著柔和的笑容。談到這三年的駐村經歷,他笑著說:苦并快樂著吧… …

      “俺這日子越來越美啦!”

      陽原縣揣骨疃鎮窯兒溝是個貧困村,村子不大,百十來口人。近年來,青壯年大都出去打工,村中多剩下老人和殘疾人。因為村子坐落在山邊上,地處泄洪道周邊,一到雨季,土坯房、土窯洞、砂石路,搖搖欲墜。“那時候,不少危房順著裂開的墻縫,在屋里就能看到外邊,不光雨季危險,冬天村民靠生柴、煤火取暖,風倒灌,特別容易煤氣中毒。”朱兵義說,“剛到村里那一年,我就沒睡過踏實覺,就怕一場大風,把老鄉家的房頂給掀了。”

    窯兒溝村舊民房(周克禹攝)

      為了盡快完成整村搬遷,朱兵義和隊友們一邊挨家挨戶講政策、做群眾工作;一邊監督易地搬遷工程的施工進度和質量。“俺當時不想搬,俺祖輩都住在這,再說新房設計的窗戶小、采光不好,冬天曬不多會兒太陽。”80多歲的郭占祥說。故土難離,朱兵義理解,可老鄉反映的問題,他也記在了心里,他多次找施工方溝通,更改施工方案,把窗戶加寬了15公分。看到大伙的“要求”得到了回應,搬遷工作很快順利完成了,“朱書記是為了俺們好,新房蓋得又豁亮又安全,俺們打心眼里感謝他們。”2017年12月,趕在春節前,全村48戶,120人全部搬進了新家。

    窯兒溝村新房(周克禹攝)

      2018年初,在朱兵義的帶領下,駐村工作隊又為村子申請了搬遷房配套工程:新房外墻保溫、實現了一戶一井、原來的煤爐取暖和燒火炕也改成了電采暖… …今年,華藥又出資10萬元,為村里安裝70多盞太陽燈路燈,讓鄉村的夜晚亮起來、美起來。“為了省錢,我們村干部和朱書記他們,一塊動手裝路燈,好些村民也來竄忙,干的可起勁。”村主任徐志說,“村里好些年沒這么熱鬧了!”現在的窯兒溝村一到晚上,巷路上、廣場里都照的通亮。“俺們現在也流行跳廣場舞,廣場上還有健身器,這日子,真是越來越美嘍!” 羅俊蘭大媽高興地說。

      窯兒溝村夜景

      “輸血式”向“造血式”轉變

      經過華藥駐村工作隊的精準幫扶,2018年,按照貧困村退出審核程序,窯兒溝村實現了全村脫貧。可怎么才能變“輸血”為“造血”,讓鄉親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呢?

      看著美麗的藍天白云和不遠處的層巒疊嶂,朱兵義萌生了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的念頭。“把自然景觀資源、基礎設施資源、豐富的林果蔬資源加以有效的整合,逐步完善相應配套,鄉村休閑旅游應該有很大的發展空間。”朱兵義信心滿滿,“現在的城里人不都喜歡慢生活,這里全都有!”

      看準商機,就要果斷出手。2019年6月,由華藥出資建設的400平方米的柴雞養殖場完成了基礎建設,8月初,第一批近3000多只“九斤紅”蘆花柴雞、黑紅公雞、白鵝在這里安家落戶。1000m3的魚塘施工也已接近尾聲。“小雞、小雞快長大… …”朱兵義在微信朋友圈,曬出了滿院子活蹦亂跳的小雞仔和整潔明亮的雞舍,“小雞長大了,可以賣土雞蛋,都來預定哈!”

      柴雞養殖場(周克禹攝)

      窯兒溝村還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,背靠恒山、遙看陰山,中間還有美麗的桑干河,碧水清流。海拔2045米的高峰青山背屹立在村西4公里處,還有西南方向的鷲峰山上,坐落著有1200多年歷史,興建于唐貞元年的鷲峰寺… …“現在正值伏天,我們這白天氣溫30℃,晚上不到20℃,自駕游感受山清水秀、綠山環繞,也是一大幸事!”朱兵義笑著說。

      “俺們祖祖輩輩生活在這兒,從沒想過這么個地方,還能發展旅游業,朱書記讓村兩委長了見識,也給俺們找了條新的出路。”徐志感慨地說。

      “俺舍不得朱書記”

      70多歲的李青梅,患有嚴重的心肺病,每年都得輸幾次液,吃藥更像吃飯一樣一頓也不能落下,可危險還是不期而遇。2018年3月,她突然全身浮腫,氣短胸悶,三個孩子都在外地打工,老伴徐建寬急急忙忙找到工作隊,朱兵義二話不說,安排車輛和人員送她趕到了縣醫院。“去了醫院,醫生說再晚到一會兒,神仙也救不了了。”李青梅抹了把眼淚,“是朱書記救了我一命呀!”

      不管是去集上買化肥,還是到信用社取錢;不管是身體不舒服急送醫院,還是幫忙調手機、修家電,工作隊都會記在心上。“要是有一天,工作隊要走,朱書記要走,我是一定會掉眼淚,我舍不得他們!”村民羅俊蘭質樸地說道。

      這些天,朱兵義他們在雞舍沒白天沒黑夜的忙活:“雞仔太小,要特別照顧,每兩個小時就得去看看。”看到朱兵義他們一心撲在村里,不少村民也自發過來幫忙。“朱書記,你把家搬過來吧,你們走了,我們就沒有主心骨啦!”“你們是實心實意幫俺們,俺都知道。”聽到老鄉們的心聲,他摸一把臉上的汗水,爽朗的笑著,“不管我走到哪里,都是咱窯兒溝的人,我不都已經是咱村的‘榮譽村民’了嗎?”

      對朱兵義來說,“榮譽村民”不僅是一份榮譽,更是一份責任、一份囑托… …

      李倩 華藥駐窯兒溝村扶貧工作隊 文并圖


    官方微信

    官方微博

    聯系方式

    地址:河北省石家莊市和平東路388號

    咨詢熱線:0311-85993999

    傳真:0311-86672430

    查看更多 >>